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工业设计学院成功举办“丝路新艺旅”国际会议分论坛“未来设计师的培养:数字素养与创意思维的融合”聚焦设计教育,共话产学融合

来源:工业设计学院
发布时间:2025-11-10
浏览:

 11月7日下午,由工业设计学院承办的“丝路新艺旅”国际会议分论坛“未来设计师的培养:数字素养与创意思维的融合”在昙华林校区201学术报告厅成功举行。论坛汇聚了来自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兰州理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以及东风汽车集团等领军企业的六位国内外专家,围绕数字素养建设、创意思维培育、人工智能赋能及产学协同创新等前沿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本次活动由学院教师张志鹏主持。

“未来设计师的培养:数字素养与创意思维的融合”分论坛现场

东风集团奕派汽车科技公司专家郑素霖演讲

 东风汽车集团奕派汽车科技公司专家郑素霖以《数智时代出行体验的设计跨界与产学启新》为题发表主题演讲,介绍了东风汽车集团在智能出行、技术创新与设计教育融合方面的成果及创新模式,彰显中国品牌创新实力。近年来,东风汽车集团通过举办大赛、产业教授等产学协同项目推动设计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培养具备创新力、新质力与市场力的新型设计人才,助力中国设计高质量发展。

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大学设计与技术学院院长埃琳娜·科罗比主题演讲

 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大学设计与技术学院院长埃琳娜·科罗比以《节事旅游-国际文化合作的新引擎》为题发表主题演讲,她以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为核心案例,深入阐述设计在旅游中的文化链接与经济驱动作用,展望中俄在文化创意与城市更新领域的合作前景。同时,她还介绍了阿穆尔国立大学在设计艺术领域的办学优势及国际合作成果。并诚挚邀请中国高校师生参与阿穆尔大学的国际合作项目,共同推动艺术设计在文化交流、旅游创新与社会发展的融合实践。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包海默教授主题演讲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包海默教授发表题为《产品集成创新中的智能表达与设计实践》的主题演讲,深入探讨设计与智能技术融合在教育中的关键作用。指出AI技术重塑设计行业,应推动设计教育向“智能驱动与需求导向”转型。并结合教学实践,展示了如何将设计基础、智能控制与应用场景融合于课程中,推动科研方法融入设计教育,助力智能设计人才培养。

天津美术学院影视与传媒艺术学院院长李通教授主题演讲

 天津美术学院影视与传媒艺术学院院长李通教授以《思维迭代:AI 重塑下的设计素养养成》为题发表主题演讲,深入剖析AI时代设计教育的体系重构与人才培养方向。提出设计教育应从传统造型训练转向系统创新与跨学科协同,构建“基础共通+方向细分”的课程体系,重塑造型教育路径,创新教育评价机制,强化数字化能力与校企协同实践。未来设计师需具备研究系统力、算法协同力、造型一体化表达力、跨学科落地力与叙事沟通领导力五项核心能力,并强调文化根基的重要性。

兰州理工大学苏建宁教授主题演讲

 兰州理工大学苏建宁教授在《设计教育中人工智能的分层融入探索实践》为题主题演讲中,系统探讨AI在设计教育中的影响与应用。指出AI正重塑设计思维、创作流程与教育模式,推动设计教育迈向智能化与跨学科融合。并结合实践,介绍了学校构建“本科—硕士—博士”三层递进体系,将AI融入需求分析、创意生成、渲染优化与智能决策等环节,培养具备系统思维与跨学科创新能力的设计人才。

英国上市公司365教授、现代公共视觉艺术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李和森教授主题演讲

 工业设计学院教授、现代公共视觉艺术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李和森教授在《面向设计出海的智能低压电器工业设计研究》主题演讲中,深入探讨中国制造业以设计驱动实现国际化转型的路径。指出“设计出海”不仅是产品外观输出,更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本地化创新。以实践项目为例,其团队从人机交互角度提出多项设计优化方案,并强调只有从技术导向转向用户体验导向,以国际化设计语言回应用户需求,中国方案才能在出海中实现从“制造”到“设计”的价值跨越。

 本次活动与会嘉宾的精彩分享不仅展示了设计教育与产业创新的成果,也为未来设计师的培养提供了实践路径与理论启示。倡导以数字能力、创新意识与跨界协作为导向的教育新模式,共同推动教育理念与实践体系的革新。此次活动为设计教育升级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充分展现了学院在推进数字化设计教育与国际学术交流方面的前瞻视野与实践成果。

嘉宾合影留念